泛亚新闻中心Pan Asia Esports News
泛亚电竞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龚正就发展新质生产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提升金融质效等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天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聚焦‘五个中心’,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题,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顾军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我比较关注上海的产业发展,像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还有汽车这类传统产业,上海下一步怎么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怎么布局? 龚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勇争先、走在前。 综合来看,上海有基础、有优势,科技综合实力强,产业转型升级早,高层次人才数量多。我们大力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集聚“高精尖缺”人才,集成电路、、三大先导产业人才超过80万人,其中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占全国的40%。 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重点是发挥好自身基础优势,从以下三方面持续提升上海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 一是推动“2+2”,着力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地位。汽车、钢铁、石化产业在上海经济中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中部分产业还是优势产业。我们要一手抓“两业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手抓“两个转型”,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用新技术、新业态赋能传统产业,把传统产业打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二是壮大“3+6”,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创新高地。“3”是集成电路、、三大先导产业,去年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我们要实施好新一轮“上海方案”,持续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6”是六大重点产业,我们要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 三是培育“4+5”,着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4”是四大新赛道产业,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和智能终端;“5”是五大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我们都制定了行动方案,要继续加强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布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在若干细分领域率先确立产业发展优势。 凤凰卫视记者:上海一直是外商投资的高地,上海提出要打造全球投资首选地。在吸引外资方面,上海有哪些有诚意的举措? 华源:上海一直高度重视吸引和利用外资。去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再创新高、突破240亿美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5家、30家,累计分别达到956家、561家。目前,上海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3500亿美元,7万多家外资企业在这里蓬勃发展。这充分说明,上海始终是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外资看好上海,很大程度上是看好上海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看中上海不断扩大的开放优势。有一个例子,去年全球制药巨头莫德纳落户上海,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3个多月,创造了“莫德纳速度”,树立起上海重点外资项目建设新标杆。我们加快在全市复制推广“莫德纳速度”,让更多外资项目空间有保障、审批高效率、服务零时差。重点围绕“三个提升”发力: 一是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落实国家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拥抱全球企业和人才。 二是着力提升投资促进力度。坚持发挥外商投资全球伙伴等作用,举行“投资上海·共享未来”海外行系列活动,支持外资企业更多投向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等领域。 三是着力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健全外资项目专班和专员服务机制,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办好外资企业政企圆桌会议,以更加精准优质的服务增强外资企业获得感。 总台央视记者:今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十年来上海科创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方面,上海有什么考虑? 龚正:建设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十年来,我们按照中央部署,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实现了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整体效能的大幅提升。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涌现出体细胞克隆猴、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首创成果;二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累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29项,参与研制“天舟”“神舟”“羲和”“祝融”等一批国之重器;三是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C919国产大飞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相继问世,自主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战略产品。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大创新药械研制力度,十年来,全国获批上市的1类和创新医疗器械,上海占了近五分之一。 当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我们将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打造成为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一是建强创新主体。上海集聚了超过80家“国字头”的高端科研平台,还有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超过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要大力支持这些创新主体加快发展,建好用好在沪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完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培育更多原创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加快打造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强化创新突破。瞄准健康、智能、能源、材料等前沿新兴领域和重大方向,主动布局重大科技项目。上海正在推进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以“选人而非选项目”的方式,长周期稳定资助优秀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三是促进成果转化。重点是要解决好平台、资金、载体、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我们考虑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加强各类政府引导基金统筹联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同时,打造一批高质量孵化器,为科创企业成长提供全周期的优质服务。 四是构建开放创新网络。建好用好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国际化平台,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澎湃新闻记者:上海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4年位列世界第一。在航运服务业上,上海与伦敦、新加坡等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上海将怎么提升? 华源:要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重中之重是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全面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我们将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为突破口,进一步做强枢纽功能,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二是强枢纽。持续完善海港、空港、邮轮港和集疏运体系这“三港一体系”,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浦东国际机场四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积极培育发展邮轮经济。 三是促转型。主要是智慧转型和绿色转型,基于区块链技术,持续完善上海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加快打造航运贸易数字化试点示范平台;推进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加快布局绿色甲醇、LNG等船舶清洁燃料供应链,推广纯电动船舶等绿色运输工具。 南方都市报记者: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的龙头,上海接下来怎样继续发挥带动作用?在打通资源方面,有哪些打算? 顾军: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苏浙皖三省共拉长板、相互赋能,共同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重点是强化“四个协同”: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协同。推动长三角区域国家实验室互设基地、协同发展,深化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支持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 二是强化产业创新协同。完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聚焦重点战略领域加快跨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共同打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三是强化对外开放协同。加强自贸试验区经验互学互鉴,推动建立长三角区域性“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强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引领,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更好服务长三角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四是强化体制机制协同。编制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编制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逐步推动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持续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深入探索毗邻区域跨界合作新模式。 新民晚报记者:上海有很多高楼大厦,也有一些老旧里弄,居住条件需要改善,上海怎么通过城市更新来提升市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龚正: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民宜居安居,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旧区改造。2022年7月,我们历史性地完成了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为这项持续30年的民心工程、民生实事画上了圆满句号。 成片旧改完成后,我们提出用两届政府10年时间,完成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这“两旧一村”改造任务。去年是全面推进的第一年,我们不仅提前完成全年改造任务,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畅通了各类更新改造的路径,主要有“两个创新”。 一个是模式创新,打造了蕃瓜弄不成套职工住宅泛亚电竞改造、瑞康里不成套里弄改造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更新项目。另一个是政策创新,出台了城市更新实施意见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比如,探索建立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三师”联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破解城市更新中存在的规划统筹不足、设计品质不高、标准规范不适配等问题。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之路,打好“两旧一村”改造攻坚战,改善更多市民居住条件。同时,实施好老旧工业区、商业商务区、风貌保护区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外滩“第二立面”、吴淞创新城等一批更新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激发城市活力。 新华社记者:浦东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几年改革力度也很大,浦东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有哪些突破性的制度创新? 顾军:在浦东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是深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去年以来,我们举全市之力推进实施浦东综改试点方案,一批首创性改革加快落地,一批引领性开放加快推进,一批开拓性创新加快突破,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具备率先突破条件的关键领域,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更好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一是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制定实施浦东新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有序推动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落实版权登记制度等改革试点,加快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二是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促进跨国企业跨境收付便利化离岸经贸业务发展,建立健全安全便利的跨境数据流动机制,提升要素集聚辐射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法治保障体系,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自由贸易账户、商事调解、企业合规改革等领域,再制定6部浦东新区法规。 人民日报记者: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请问怎么吸引国际的顶尖人才?有哪些吸引力? 龚正:人才是第一资源。有什么样的人才,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人才优势已经成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支撑。近年来,上海人才资源总量持续壮大,去年共引进海内外人才17.2万人、同比增长12%;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持续提升,上海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44.1万份,来上海工作的留学回国人才超过31万,这几项数据都是全国第一,上海始终是国际人才逐梦的热土。 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就没有国际“五个中心”的上海。我们要放眼全球,延揽各类顶尖人才,加快构建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着重在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国家战略为导向,聚焦“五个中心”建设等重大人才需求,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科研平台、产业创新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和“海聚英才”赛会平台,让人才在上海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 二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加大人才发现、推荐、评价等各环节放权松绑力度,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三是以服务保障为重点,精准对接人才在落户、安居、出入境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全球杰出人才优享服务、人才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等举措,努力营造世界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 第一财经记者:近期,上海增设了3万多台的外卡POS机,还推出了一系列提升支付便利化的政策措施,上海还会为境外人士来华生活工作旅游提供哪些便利? 华源: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空港海港城市,也是许多境外人士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第一站。我们着眼于形成“以移动支付为主体、银行卡支付为重点、现金支付为兜底”的支付服务新体系,推动支付“上海方案”持续优化,着力促进、刷卡支付、现金支付发展。其中,去年,上海新设和开通外卡POS机3.7万台以上,上海的外卡POS机刷卡总量和客单价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上海将着力打通境外人士在沪工作生活的堵点,努力营造境外人士宾至如归的生活体验环境。 一方面,持续优化支付便利化。在机场、车站等区域设置支付服务台,推动全市ATM机外卡支取人民币现金全覆盖,加快打造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新天地等一批离境退税示范街区。 另一方面,持续优化涉外服务内容。今年初,上海国际服务门户上线运行,定位就是“欢迎您、帮助您”,方便来沪境外人士更好地了解上海、融入上海。我们将坚持用户导向,持续提升多语种、场景化功能,让来沪境外人士感到好用实用、真正爱用。 经济日报记者: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随后也印发了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请问,上海如何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这两个中心的联动? 龚正:金融和科创都是上海的核心功能,双向奔赴才能更好成就彼此。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赋能,科技自立自强也离不开与之高度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撑。可以说,无科技不金融,无金融不科技。 近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上海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逐步构建起以科技信贷、科技、股权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基本架构的科技金融体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着眼科技创新全链条、全过程,依托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重要平台,努力提升上海科技金融服务质效。 一是做优科创投资生态,引导金融“活水”滋养科技企业源头创新。上海是股权投资机构的主要集聚地,全市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管理人超过1800家,管理基金8900多只、总规模2.3万亿元,三项数据均位居全国前列。我们将进一步促进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最近,我们推动设立了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这是一个专注于促进天使投资发展的社会组织,强化对早期项目的发现和投资培育,帮助社会资本做好投资对接。 二是做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优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更好发展。科创板设立五年来,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上市公司达到570家,累计首发募集资金超过9000亿元,其中,上海上市公司90家,累计首发募集资金2300亿元,位列各省市第一。我们将配合国家主管部门,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升资本市场功能,努力把上海资本市场打造成为支持科技创新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三是做精科技信贷和产品,更好满足科技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适应新型生产要素特点,重视无形资产价值,创新信贷、保险等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比如,我们推动部分商业,在临港新片区和张江科学城,面向科技型非上市公司,试点开展“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贷款”,这对企业稳定核心员工、激发创新活力很有帮助。下一步,还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更多科技企业急需的专项融资产品。 光大银行股价早盘跌超9% 行长王志恒回应:经营基本面稳定 对未来充满信心 光大银行股价早盘跌超9% 行长王志恒回应:经营基本面稳定 对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人寿:与新华资产共同设立的私募已具备投资运营条件 高股息股票是投资重点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天天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泛亚电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关于我们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在线客服诚聘英才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系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机构[000000303]。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谣言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确定取消举报邮箱:举报举报成功!关闭